《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福建、广西、上海、北京等地采访发现,当前,银行乱收费问题有所遏制,但贷款企业负担并未明显下降,一些银行通过“以贷转存”、购买理财产品、配套承兑汇票、商业贿赂等方式将银行涉企收费隐形化,从而“变相压榨”企业。
用“震惊”一词貌似有意料之外的意思,其实细细分析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各级部门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能力上是世界罕见的。主要是震惊于中央三令五申、监管政策频出、各种遏制银行乱收费的狠话都说尽了,结果竟然是“银行收费始终没有降低”,而且变得更加隐形化、暗箱操作化甚至索贿受贿“防不胜防”又猖獗起来。
毫不客气地说,银行收费多如牛毛甚至乱收费、隐性收费、各种灰色黑色收费,近十多年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一块毒瘤。特别是已经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目前经营如此困难甚至濒临倒闭边沿,与银行高收费、多如牛毛的收费不无关系。银行收费可以说是压垮实体企业的原因之一。
可从两个“指标”窥视银行收费之高之严重:一是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为4.6%,按照某企业董事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企业从银行融资的平均利率为年化13.2%,高出一年期基准利率的8.6个百分点,足以看出银行除了贷款基准利率以外的利率上浮水平以及各种收费等额外成本之高。二是从时间轴上更能看出银行收费项目增加之快之多是多么的惊人。2003年之前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到2012年达到峰值的3000多种,不到十年时间增长10倍,平均一年银行收费增长一倍多。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而且,监管部门在这十年中,不断出台监管措施要求减负减少银行收费。真可谓是越减越多,越管越多。
银行将原来的大的收费项目逐一细化,创造出一大批客户看不懂的服务性收费。更加可怕的是,很多收费都是源于过去的一般性结算、转账或者围绕结算转账的服务性收费,而没有给客户创造多少价值,不断增加企业、个人客户经济负担。
在长期以来以银行为主、以债务性融资为主的单一金融体制下,企业、商户和个人等经济经营活动都必须依赖银行渠道为主的融资。纵然是高收费、多如牛毛的收费,在这种金融交易严重不对等情况下,企业特别是弱势的中小微企业只能默默忍受,结果走向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的边沿,最终危害的是中国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数据最有说服力:目前,我国银行对社会资金的归集能力占资金总量的97%,股票债券市场只占2%,还有1%属于保险等市场,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这几年出现的一个好现象是,民间融资适度放开,P2P、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产品等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以及其他一些直接融资形式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融资形式向多元化快速发展,也对传统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格局带来严重挑战,倒逼计划经济色彩浓重、死板一块的金融体制开始破冰改革。前几年,金融体制以外的社会化融资比例一度超过50%。银行等感觉到了空前冲击和危机,纷纷磨刀霍霍开始改革。
然而,好景不长。传统金融管理势力打着防范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的名义,开始对活力四射的社会化融资、民间融资、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体制外的直接融资进行反扑和围剿。各类监管制度办法其本质是扼杀、打压手段纷纷出台。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188亿元,比上月少1.11万亿元,环比大降61%。按照央行解释: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下同)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那么,金融体系以外的融资下降程度或更大。
随着对民间融资,对互联网金融各种监管办法政策的出台,相信非金融体系的社会化融资将会大大下降,甚至被彻底扼杀。以银行为主的单一化金融旧格局将会卷土重来,银行各种多如牛毛的收费项目以及其他黑色灰色费用都将愈演愈烈。这是体制机制性顽症,不是出台几个降低收费项目的所谓监管文件就能够根除的。十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金融市场缺乏充分竞争机制,是导致银行凭借相对强势地位肆意收费的根源。必须打破金融单一格局的旧体制。金融机构、产品、手段等充分竞争,企业、客户选择金融服务多样化,才能解决银行肆意收费问题。大力度发展民间各种形式的金融融资方式,全力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而不是出台打压、扼杀的管理办法,彻底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鼓励扩大直接融资、权益性融资方式,减少对债务性融资的依赖,等等。通过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打破传统旧有金融体系格局,或许是彻底根除银行肆意收费的根本出路。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