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格局存变?生存之战?【一】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9/28


过去10年中,造城运动的热浪在中国大地上此起彼伏,数以百万计的高楼大厦,一夜间拔地而起。中国惊人的、规模空前的城镇化进程,除了造就中国速度、中国城市新景观外,也迅速托举起中国混凝土设备行业的发展。

短短十年左右,中国不仅跃升为混凝土设备年销量、保有量世界第一的国家,更诞生了全球领军的混凝土设备制造商。目前徐工、中联、三一三家企业占据了 全球混凝土设备市场90%以上的份额。在中国混凝土设备市场最红火的2012年,全年各类混凝土设备销量超过7万台,销售收入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 2013年,在混凝土泵车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混凝土搅拌站销量依然与2012年持平。

长期而巨大的市场牵引力,为中国两家混凝土设备制造商——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带来了年均50%的营业收入增速,以及超过30%的平均利润率。

但这一规模、收入、利润甚是诱人的业务板块,近两年却面临着持续下行的压力。2014年,中国混凝土泵车销量比最高时下挫50%以上。有业内人士预 测:未来,中国混凝土泵车年销量可能会稳定在4000-5000台,包括混凝土搅拌车、拖泵等各类传统产品在内的混凝土设备总需求也仅为300亿元人民 币,虽然相对于中国以外地区约合人民币120亿元的市场规模而言,这个数字依然可观,但从中国市场角度看,这种可以成为断崖式的下跌,对企业的影响无疑是 巨大的,要知道2014年,仅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两家的混凝土设备销售额合计就已接近270亿元。

迅速收缩的市场需求,让目前而言依然高度依赖混凝土设备业务的两家企业——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如果“中国混凝土设备市场封顶于300亿元规模”的预测被坐实,两家都在“冲顶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制造商,未来发展无疑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图片1.png

 表1 2010-2014年三一重工混凝土设备板块业绩变化(单位:亿元)

 图片2.png

 表2 2010-2014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板设备块业绩变化(单位:亿元)

下游的“痛点”

1、商品混凝土市场饱和性外溢,需求结构生变

商品混凝土使用量是混凝土机械销量增长的最大动力。通过商品混凝土行业需求变化,能够更为直观的看到混凝土设备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北京作为中国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国内商混率最高的城市之一。2011年,其商品混凝土产量首次突破6000万m³大关后,便一直 裹足不前。来自行业协会的预测是:已经步入成熟期的北京混凝土市场,在未来5年内,实际年产量都将维持在6000万m³/年的水平线上,为当前设计产能的 43%。目前,北京的商混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80%水平,上行空间极为有限。在商品混凝土难以逾越的“区域性”的背后,类似于北京的一批中心城市,商品 混凝土市场均已出现饱和。

由于市场规模见顶,2012年以后北京市混凝土搅拌站的数量也不断减少,目前已从最多时的186个减少至135个。与此同时,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攀 升,年产能100万m³以上的企业从最初的不足5家,增至11家,且还有递增的趋势。而年产能达40万m³的企业已多达45家,占北京商品混凝土总产量的 62%。一系列整合下,短期内新设备销量受抑在所难免。

市场收窄使设备使用率空前降低。有从业人士表示,以当前北京混凝土年产量测算,需要泵车泵送的仅占1/3左右,而现在整个北京拥有泵车1000余 辆,平均每辆泵车的年泵送量已由2010年的6.4万m³/年,下降至2014年的不足3万m³。这意味着,过去仅需1-2年就能回本的混凝土泵车,现在 需要4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而混凝土泵车的实际使用年限不过5-6年。

北京之外,包括天津、上海在内的大城市,也在重复着这样的现实。

随着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整合,大公司出于成本、盈利、管理等方面的考虑,正越来越多地采用“两头在里,中间在外”的经营模式,即混凝土生产、质量把控 (搅拌站),以及泵送施工(泵车)由自己经营,而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又要受成本、安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物流环节,外包给专业化公司。第三方物流的 兴起,使混凝土泵车和搅拌车产品的用户结构发生了变化——租赁用户比例不断上升,“泵、站、车”一体化用户占比下降。

2、放量销售冲击终端

购买对象变动、市场需求减少等,使习惯了快速扩张的混凝土设备制造商开始采用更加激进 的销售模式,而正是这种“源自制造商层面的拉动”,让2011和2012年两年,行业整体销量虚高近30%。这些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台在10年前售价还 为380万元的37米泵车,在人工、原材料成本皆大幅上涨的今天,其售价却降到了190万左右。

一位经销商曾略带调侃地表示,“过去3年,中国企业已经把未来20年的混凝土泵车都集中卖完了,接下来5年就算中国市场一台泵车也不卖,市场上的泵 车也能够满足现有工程的需要。”在这位代理商对已售设备泵送量和开机小时数的监测中,其代理品牌的泵车开工率已跌至30%,而这30%开工的设备中,每天 工作小时数也仅有3小时。

按照瑞银证券的测算,从2013-2014年,中国混凝土泵车开机小时数一直呈环比负增长这一点判断,2012年透支的市场需求至今仍未被充分消 化,未来两年中国混凝土泵车的销量不容乐观。与已经开始筑底的土方行业相比,仍处于消化社会存量阶段的混凝土机械,调整才刚刚开始。

销量不断扩大、保有量高涨的背后,凸显了中国企业缺乏从后市场中获取足以支撑自身增长的利润的能力,只能继续在新设备销售上不断押注的困境。

这样的困境,还与过去几年里,制造商们的发展策略密不可分。在混凝土设备行业扩张速度最快的几年中,三一重工的投资性现金流出一直保持高位。另一混 凝土机械巨头中联重科,过去数年间也多次向有关银行申请授信及融资业务,以资本支撑扩大市场份额。在2011年的高峰时期,中联重科当年收入中60%比例 来自于分期付款、银行按揭及融资租赁的信用销售,而多数业内人士曾估算其中融资租赁占比可能高达40%。


文章来源:铁甲工程机械网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中国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邮箱:info@caq.org.cn
Copyright©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67923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