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015年5月8日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20字方针。这就指明,要实现制造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国必须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必须坚持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以推动中国质量事业为使命的中国质量协会,从1979年成立之初就重视通过设立全国性的质量品牌活动来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以引导我国企业走以质取胜的道路。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是其中一项,自设立至今,已整整十个年头。笔者撰写此文,以回顾和纪念质量技术奖对于我国质量发展的贡献。
一、 质量技术奖的设立与发展
(一)质量技术奖设立
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批准,中国质量协会2015年5月设立质量技术奖,目的是表彰在质量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质量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质量技术事业的发展,提升各类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质量竞争力。
起初,质量技术奖设三个等级,包括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后来,为鼓励应用一些单项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2007年质量技术奖设立单项奖,包括六西格玛优秀项目、精益管理优秀项目、可靠性管理优秀项目和质量功能展开优秀项目。为鼓励长期致力于质量技术工作的杰出人才,2011年增设质量技术奖个人奖-质量技术突出贡献奖。目前的质量技术奖架构如图1:
图1:质量技术奖架构
2009年质量技术奖被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授予社会力量设奖“优秀项”,在当年参与考核的103项社会力量设奖中, 仅有5项获此荣誉。基于此,中国质量协会2010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的推荐资格。2012年推荐的一个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二) 质量技术创新成果数量屡创新高
质量管理在企业长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局面。对于从事质量工作的人说,相对而言,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激励,影响了高素质人才从事质量工作的积极性。质量技术奖的设立很好地激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投身于质量研究、质量实践,质量技术成果也是层出不穷。质量技术奖申报总量从2005年的110项,上升到2014年的816项(表1),总计4309项。申报成果和获奖成果从最初的制造领域扩展到了包括金融、教育、卫生等服务业。在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的影响下,上海、河北等省市也设立了地方质量技术奖,浙江、福建也在积极设立。可以说,质量技术奖的设立促进了各领域内质量技术成果的挖掘,使得成果数量年年创新高。
表1:质量技术奖历年的申报数量与获奖情况
二、 质量技术奖对于促进我国质量提升意义非凡
(一) 促进质量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水平
质量技术的重要作用是如何高质量地做事和一次把事情做对。提到技术创新时,人们往往重视的是一项技术的从无到有,填补空白,而这项技术如何能很好的产业化,很好的转化为生产力,帮助企业取得效益,却鲜有提及。即便是有人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也不被记住。质量技术奖恰恰以其领域内独有的、极高的荣誉不断激发出优秀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正是企业获得高品质的代言。宝钢2005年提出的“六西格玛精益运营”,在国内率先将六西格玛技术和精益生产技术集成应用,取得了“降低质量波动”和“减少过程浪费”的双丰收。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2011年提出的“多元集成的质量策略在汽车系统开发中的创新应用”,系统梳理面向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工具,建立了QTS质量跟踪系统,构建了内建质量模型(图2),形成了完整的质量闭环,取得从2007年至2011年千辆车故障率(IPTV)下降32%、单车售后维修费用下降55%的好成绩。2012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单位提出,中国质量协会推荐的“星载微处理器系统验证-测试-恢复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我国微处理器系统,特别是星载微处理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图2:内建质量模型(Quality in Design)
(二) 树立时代质量标杆,推动企业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通过质量对比提升工程促进我国企业实施质量提升工程。2014年9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要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美国质量协会的调查显示,标杆分析是当今应用最广的三种工具之一。质量技术奖的成果,特别是一等奖、二等奖这样高级别的项目无疑成为质量技术领域的标杆。这些标志性的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指标为其他广大企业指引了质量提升的方向,而且通过中国质协组织的各项交流活动取得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最佳实践经验(图3)。
图3:在青岛海尔集团和宝钢集团开展标杆学习活动
(三) 推广先进质量方法,引导企业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
1978年中国第一个“质量月”前,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向时任我国经委主任、企业管理界的元老袁宝华先生建议,“只要中国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生产效率可以成倍地提高”。日本也正式是因为抓质量,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年,才使日本企业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彻底甩掉了“东洋货”劣质品的形象。可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那个时代最为先进的质量方法了。中国质量协会设立的多项质量品牌活动,都与推广先进的质量方法、促进企业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分不开。例如,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是为了推广QC小组方法,全国质量奖是为了推广卓越绩效模式,而质量技术奖的设立更是促进企业应用多样化的质量技术、方法和工具,并且激发自身特色的创新方法。由中国质量协会举办的每年一度的“质量技术奖励大会和全国六西格玛大会”是一个推广、分享质量技术成果(包括六西格玛创新成果)的盛会,2014年参会人数超过600人。在质量技术奖等活动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导入先进质量方法,科学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根据中国质量协会2013年全国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多种质量技术方法的应用比例比2009年有了显著提高,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QC小组等几种典型方法的应用比例提高了21.6%,新老7种质量工具、SPC、FMEA等几种典型工具的应用比例提高了24.0%(如图4)。
图4 质量管理方法工具应用比例对比
(四) 培养大批质量人才,投身于质量强国建设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大会开幕会上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要落实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就必须有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质量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质量技术奖的设立,弥补了质量科技人才长期没有激励通道的问题。到2014年为止,质量技术奖共表彰2083个项目,获奖人数超过上万人。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设立的质量技术突出贡献奖,更是有效的推进了质量人才的发现、培养和重用,至目前已经表彰128名,其中不乏有一些长期推动公司质量工作而走上领导岗位的特别突出人才,例如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郑建东、戴尔(中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耀华等。
中国质量管理创新人,刘源张院士于2014年4月3日因病逝世。为纪念刘源张院士生前为我国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以及为国家质量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经刘源张家属的同意,“质量技术突出贡献奖”将于2015年更名为“刘源张质量技术贡献奖”。这一举措必将获得社会各界增加对质量工作的重视,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于我国的质量事业。
三、 未来设想
质量技术奖同其他各大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样,虽然都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而设立和管理的,但是随着简政放权的要求,政府不再直接实施监督管理,而是依靠奖项本身的规范运作、把握时代的需求,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以提升影响力和塑造国内社会力量设奖的知名品牌。基于此,笔者提出一些想法。
第一,规范运作,树立口碑
继续按照《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规范运作,质量技术奖申报和评审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选择质量和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与评审过程,严格规范评审程序,提高奖项评审的质量。继续坚持奖励名额限制原则,不普遍授奖,宁缺勿烂,确保每一个获奖项目都成为领域内的优秀标杆。参照国内外知名社会力量设奖的做法,如诺贝尔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逐步提高获奖奖金额度,努力将质量技术奖打造成质量技术领域内的至高荣誉。
第二,加强培育,提高成果水平
国家科学技术奖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质量协会是国家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的推荐单位之一。从目前质量技术奖的成果看,多数项目属于应用推广性质,而且偏重于质量管理,创新程度不高。随着工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要加强质量技术与其他多学科的融合,提高质量技术的原创性水平,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培育有竞争力的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提高质量技术奖的品牌。
第三,强化成果推广,提高产业竞争优势
质量技术奖的最重要目的还是让成果转变成生产力,给其他行业和企业以示范作用,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要形成“选拔─推广─提高─再选拔”的动态机制。因此,要从多方面开展成果的宣传推广。要深入研究成果案例,发表高水平的宣传报道;要将质量技术奖励大会以目前表彰为主,转变为以成果交流为主,这要求精细策划,准确把握会议代表需求和选拔适宜的发表成果;要深入企业现场,开展质量技术对标活动,激励进取精神。要利用中国质协知识库平台和专家库平台,让广大企业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网上学习和借鉴各种质量技术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