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的焦虑

作者:吴璠 发布日期:2015/10/27

引言------由于全球经济疲软,车企销量下滑,为了扭转不利局面,焦虑的汽车品牌们想尽办法来试图激活市场,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在全球疲软的经济环境下,我国汽车市场告别了高增长时代。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了3.18%和2.11%,虽然同比增长,却远没有达到年初预测的7%的增长目标。除了经济原因,政治因素、技术水平、消费者需求等也在影响车市,虽然有些品牌在严峻的环境中仍保持了持续增长,但总体而言,2015年汽车市场仍让众多品牌感到了阵阵寒意。

改变

国内汽车市场曾经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是国内车企,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也让外资汽车品牌纷纷将战略重点放在中国市场上。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相关政策的调整,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进入2015年后,汽车市场销量下滑的态势表现得更加突出。在自主品牌的汽车出口方面,统计显示,2015年1-5月,国内汽车出口33.4万辆,同比下降9.1%,而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则表明,前4个月海外出口下降15%。

反观进口车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前5个月进口汽车43.8万辆,同比下滑22.3%。进口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1.2%。上半年,除奔驰、保时捷有所增长外,其他外资品牌均出现了下滑,其中路虎、大众、奥迪和雷诺品牌下滑均超过40%。令车企焦虑的是,这种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6月过后,市场需求仍然没有得到缓解,下行压力很大。

基于这种销量下滑的情势,有些汽车品牌不得不通过开辟新的途径缓解困局。

探因
  
汽车市场到底经历什么?

归结起来,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景气,与全球经济总体不景气直接相关。

具体到国内市场,出口方面,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受汇率的影响,由于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货币贬值导致需求下降。另外,贸易措施使自主品牌出口困难,如尼日利亚提高整车进口关税,阿尔及利亚出口技术新法规,结果导致自主品牌对这两个国家的出口下降比率超过了40%。同时,很多车企在海外投资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部分整车出口转变为零部件出口。

为了鼓励自主品牌走出去,5月份,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鼓励车企开拓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推动大型客车、载重汽车、小型客车、轻型客车出口。同时也鼓励海外设厂,增强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汽车进口方面,国内限购等政策依然在影响汽车的购买量,同时,外资品牌价格高,很难降价,销量拉动不起来。

国内市场的不景气,让众多汽车品牌在焦灼中寻找突破点。

措施
 
车企为改变现状,提升销量煞费苦心。

宝马制定了激励措施。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宝马虽然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但在欧美市场,销量是上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5月,宝马在华销量同比下跌5.5%,6月销量继续同比下滑为1.3%。而此前,宝马的销量是持续上升的。

为了缓解经营瓶颈,宝马制定多项措施鼓励经销商。如不久前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制定了鼓励旗下中国经销商奖励政策。而在2015年年初,宝马曾经拿出钱来补贴给经销商,4月份又调低了经销商的销售目标。

“我们将继续秉承合作双赢的原则与经销商一起面对市场挑战,并积极进取,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务模式。”面对疲软的市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格如此表示。

在大众陷入舆论漩涡之前的一段时间,针对中国市场,大众向中国市场提供了约10亿元的补贴,用于旗下合资企业一汽-大众的经销商补贴。2015年上半年,一汽-大众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1.3%。

2015年上半年,捷豹路虎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7.26%。其中,2015年6月份,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零售销量为6,242辆,同比下滑了45.98%。为了缓解经销商的压力,捷豹路虎从2015财年第二季度7-9月开始,对所有配件提供一个月的销售信贷政策支持。

除了以上最直接的措施之外,很多车企从管理上进行破局。

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对内部流程进行了改造,如加快经销商返利和报销等环节。减轻经销商的库存压力、资金压力,拓展业务范围。

改变营销方式,也成为焦急的车企重点采取的方式。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做法是,车企将营销重点放在互联网上。如奔驰选择与腾讯合作,通过搞活动,限量提供100辆梅赛德斯——奔驰B级运动旅行车,借势微信平台独家预售,活动效果不错,不到48个小时全部预订售空。

虽然很多汽车品牌一直通过体育营销来提升品牌知名度,但在目前的情势下,很多汽车品牌对大型体育赛事更加关注。如,很多汽车品牌赞助了马拉松运动。还有一些汽车品牌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如沃尔沃2015款XC60上市前,祭出了“别赶路,去感受路”的口号。沃尔沃的管理者表示,希望通过新口号来传播一种生活理念,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取内心的诉求,从生活点滴中获取幸福和快乐。

除了外资品牌,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如奇瑞、吉利、比亚迪、华晨等不仅尝试过多品牌,也通过合资、打造中高端车型等方式进行自我改变。为了扭转不利局面,焦虑的汽车品牌们想尽办法来试图激活市场,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中国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邮箱:info@caq.org.cn
Copyright©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67923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0185